海报新闻记者 姜雪颖 北京报道
交通基础设施作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领域,具有项目储备足、受外部经济环境制约相对较少等特点,能够保持投资规模稳定支撑经济平稳运行。业内专家预测,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有望继续增长,基础设施投资的带动作用将进一步增强,这一判断在包括山东、广东、江苏等地近期透露的今年交通投资数据中得到证实。
1月28日,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在交通运输部召开的领导干部会议上强调,“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突出保通畅、扩投资、稳市场、调结构、保安全、防风险”“积极扩大交通有效投资”。
记者从交通运输部了解到,2022年交通运输部就印发了《关于积极扩大交通运输有效投资的通知》,就加快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快公路水运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四好农村路”助力乡村振兴工程等重点任务作出部署。
数据显示,近10年来,我国交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高速增长,投资总额从2011年的约2.05万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3.48万亿元,累计增长超过50%,年均增长4.4%。即使是在受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的202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由2015年至2019年的5年平均增速7.1%下降至2.7%,但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依旧维持高位,同比增长7.1%,有力对冲了经济下行压力,发挥了重要的“稳定器”作用。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1至11月,我国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3.5万亿元,同比增长5.8%。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交通经济研究团队专家罗诗屹表示,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扩大交通运输有效投资,能够推动全社会物流成本降低,畅通商品、服务、生产要素循环,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2022年以来,山东将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放在“七网”行动首位,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交通强国示范区建设。作为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交通强国省域示范区,山东今年提出,将大力深化基础设施“七网”行动,加快交通强国示范区建设。
高铁方面,开工京沪高铁辅助通道潍坊至宿迁段和青岛连接线,加快建设雄商、津潍、潍烟、济滨等6个项目,建成济郑、莱荣高铁。高速公路方面,开工济南至宁津等13个项目,加快东营至青州改扩建等23个项目,建成济青中线智慧高速公路。机场方面,加快济南机场二期、枣庄机场建设,建成烟台机场二期、临沂机场改扩建工程,抓好聊城、潍坊、威海、淄博、滨州等机场前期工作。航运方面,推进京杭运河主航道枣庄段升级改造和大清河通航工程,小清河全线复航。
1月10日召开的江苏省交通运输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计划2023年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002亿元,同比增长10.7%。围绕到2025年苏南地区率先基本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十四五”期间力争完成1万亿元投资的目标,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确定的重大交通工程,重点实施一批强枢纽、强通道、强网络的交通项目。
1月13日,2023年浙江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提出,全力实施10项行动,确保全年完成综合交通投资3500亿元,力争达到3600亿元。2023年,浙江交通将实施“重大项目”攻坚行动,围绕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抓好21个重大工程包。资料显示,2022年,浙江省交通运输系统圆满完成3400亿元综合交通投资任务。
重庆市近日出台的《2023年促进交通基础设施有效投资实施方案》也提出,全年全市交通建设计划投资不低于1100亿元,较2022年计划投资同比增长10%,实现两位数增长。
1月28日,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林飞鸣表示,将按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的要求,积极扩大交通投资,瞄准2023年完成公路水路建设投资2300亿元的目标,发挥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压舱石”作用。
为更好扩大有效投资,罗诗屹建议,首先要加强长周期、全方位的项目储备,以精准补短板、惠民生以及提升项目的社会效益为导向,构建央地间、部门间、政企间的多维度协作机制,发挥好交通投融资应对外部经济冲击的关键作用。同时,围绕共同富裕目标,做好东西部财政资金协同,加大中央资金对欠发达地区及困难地区倾斜支持力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