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资讯

首席研究员陈璟丨做“顶天立地”的规划,她有一种温柔力

文章编辑:admin 文章来源:未知 发布日期:2022-07-19 09:07:31 点击次数:

规划好比方向盘,是行业发展的关键。在陈璟的心里,规划线条的每一个转折,都有其背后的意义。要做“顶天立地”的规划,既要有理论有思想、服务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和决策,也要接地气可实施、切实解决问题,二者是和谐统一的。

01

一段奇妙的缘分

本科 学地理学

硕士 学城市规划

博士 研究区域经济学

工作 从事交通规划研究

2003年,陈璟从北京大学博士毕业,像大多数毕业生一样四处投简历找工作。当时北京一所高校已向陈璟抛出橄榄枝,但当她听完部规划院的介绍后,便坚定地选择了从事交通规划研究。

规划是顶层设计,是牵动各项工作的龙头。我深知从事这份工作责任重大,是实现学业价值和人生抱负的最好舞台”她笑着解释毕业时的选择。

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和实践经验,让陈璟在开展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研究时具有特殊的优势。在跨学科读博、跨学科就业、跨领域研究的过程,陈璟不仅增长了在各个领域的知识,而且不同学科思维方式、方法的兼容并包和融会贯通,给她带来了广阔的视野和无比的愉悦。

那这份工作容易吗?

顶着烈日,踩着泥土

明灯伴月,泡面充饥

早出晚归,风吹雨淋

有一次出差期间,正好赶上台风橙色预警,为了不耽误工作,陈璟只身一人冒着大暴雨,连续3天跑了十几个码头和企业。

晒得、累得、饿得、走得,这是陈璟的“基本功”。

“十三五”、“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国家综合运输大通道布局、国家重点区域交通规划、雄安新区交通规划等都凝聚了她的心血。从主持研究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共同富裕等行业重大战略政策,到承担省市和城市群的综合交通运输规划课题,全国多个城市都留下了她的规划“手笔”。

从事交通运输规划研究近20年头,陈璟先后获得“交通运输行业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

陈璟说:

“规划是苦、规划是难,但我始终保持着乐观心态,坚定信念、勇毅前行。每当看到我们的研究成果在实践中得以应用,相当有成就感,这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肯定。”

02

一个坚定的目标

想干什么?

需要什么?

能做什么?

陈璟是个目标非常明确的人。她喜欢复盘自己做过的不同类型规划,也喜欢琢磨学习别人的规划成果。

她的规划理念:

“不是把铁路、公路、水运、民航拿过来简单地‘拼盘’,而是要坚持系统性、整体性、集成性,找到各种运输方式协调衔接的关键点;不是只研究综合交通网的规模布局,还要注重如何提升综合交通运输的整体效率效益。”

在开展《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这样“重量级”研究时,陈璟秉持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通宵达旦、潜心研究,从大的宏观政策和需求研究,到细节的技术方案比选和论证,尽心尽力,为国家重大战略政策出台奉献着自己的一腔热血。

2011年,她负责深圳东莞惠州城市群的交通运输一体化规划研究,当时“交通运输一体化”还是一个崭新的概念,研究什么、怎么研究、有什么研究方法,都是未知。那段时间她带领团队长期驻扎在当地,白天现场调研,晚上研讨,经常忙到半夜,一遍遍测算数据、修改方案。整个研究工作历时近5年,《深莞惠交通运输一体化规划》印发落地。如今,一条条规划线路已经建成通车,深莞惠都市圈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成为全国典范,她的心里感到十分欣慰。

在她心里,规划线条的每一个转折,都有其背后的意义。要做“顶天立地”的规划,既要有理论有思想、服务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和决策,也要接地气可实施、切实解决问题,二者是和谐统一的。

不怕事难干,只怕心不专;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机会总留给有准备的人……正是长时间涵养的钻研力,成就了今天的她。

科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课题可能三五年不出成果,这很正常。

部规划院副院长金敬东说:

“陈璟能够坐得下来、沉得住气,这对做科研来说是很难得的品质。”

近20年来,她把最美的时光都奉献给规划研究,主持完成广东、广西、湖北和武汉、深圳、宁波等地50多项省(区、市)城市群的交通规划研究课题,为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03

一个个有关创新的故事

创新是科研工作的生命线,是科技工作者的天职。在工作中,陈璟始终瞄准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理论和技术方法难题,以钉钉子精神,啃下一个又一个硬骨头。

陈璟在技术研讨会上发言。

01

在开展国家综合运输大通道

布局方案研究过程中

陈璟带领团队整合全国公、铁、水数据,把10多万公里、3800多段铁路线路一段一段描绘进去,形成海量级数据库,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交通布局方案思路创新、关键技术攻关创新,持续深入地研究运输需求特征及其演化机理,最终形成多项开创性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02

在交通运输五年规划

方法技术体系研究中

首次提出交通运输五年规划体系方案,对各个专项规划编制提供有力指导。提出的“十纵十横”国家综合运输大通道布局方案,纳入国家《“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指导开展的《“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研究,对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有力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发挥重要作用。

03

在城市群交通一体化规划

理论研究中

首次提出交通一体化规划理论和技术方法,现已应用于多个城市群的交通规划研究工作中。“以往城市群通道研究主要考虑满足需求,在通道的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效益分析方面,规划技术还是空白。”陈璟提出,建立一整套基于大数据和交通产业城市融合的城市群综合运输通道规划方法,在需求分析、模型构建、指标量化、规划方案的量化评估方面形成系统的解决方案。

陈璟和团队正在开展的广深港通道课题研究,已经进行了两年多时间,这也是规划院承担的交通强国试点任务。目前,在通道边界识别、需求特征分析及预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等关键技术方面,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后续通道规划技术的“无人区”还需要一点点突破。

“遇到新课题,我不怕困难,因为每一个课题都有意义。”近20年的科研经历,并没有让陈璟感觉枯燥,反而常做常新。

从业20年,她获得27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含10项一等奖),撰写专著2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推动了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理论研究和技术方法体系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填补了行业规划领域空白。

04

一群人的力量

部规划院首席研究员青年理论学习小组。(陈璟 左六)

“科研事业是群体事业,仅凭一己之力是不够的。我很幸运,年轻时遇到许多前辈相助。我深知良师对于做研究的重要性。”陈璟常说自己的成长离不了团队合作,离不开院里的培养。


同事眼中的她


务实:

温柔且有力量,只要是她认定的,不管多大困难都能克服。

孙鹏:

她有“四力”,即亲和力、沟通力、钻研力和表率力,并善于发现、培养青年人才,鼓励指导年轻人大胆创新。不管工作还是生活上遇到难题,找陈首席聊聊,总能满意而归。在她的带领下,先后涌现出1名院青年科技英才、8名项目带头人和技术骨干,团队科研攻关能力、行业影响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刘晨:

业务上,陈首席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为年轻同事讲解,帮助我们琢磨技术方向,探讨技术难点。同时她也很严谨,送交她审阅的报告,她都以极负责的态度认真审阅,若存在问题,定会下大力气帮助分析和纠正错误。

她半开玩笑地说:

“很多时候研究什么,所有看到的东西就都跟这个研究相关,可能有点强迫症了。”

走在路上,如果有人喊陈璟却没有应答,不用怀疑,她一定沉浸在规划的世界,想着刚刚看到的东西,是不是应该放到她的规划研究里,形成更多高水平技术成果。

作者丨薛彩云

编辑丨耿嘉澍 李源源

审核丨林芬 梁微

监制丨孙英利

推荐内容
图片新闻
热点文章

返回首页 - 交通资讯 - 交通运输 - 企业园区 - 项目工程 - 现代物流 - 技术装备 - 安全常识 - 政策法规 - 交通科技 - 交通生活

版权所有 - 交通运输网 www.zgjty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牛街 电话:13810728867 /18638687274 邮政编码:100053 京ICP备1705934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