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我毕业来到陆川县运管所。父亲的教诲时刻在耳边,促我自重自省,扣好人生第一颗“纽扣”。
陆川县曾号称“汽车运输王国”,上世纪90年代辉煌时有货运车队84个、营运货车5875辆,“有路必有陆川车”是运输业兴旺发达的写照,“陆川风炮补胎”遍布各地,运输业成为陆川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2001年,组织任命我为县运管所所长,后兼任县交通局副局长。为规范队伍建设,我组织制订县运管所一系列规章制度,包括上班时间运管人员统一着装、严格执法等。父亲肯定我严管队伍的做法,同时给我泼冷水提醒和警示:“别看你头戴大盖帽威风,你可要明白,这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不是天掉下来的,脱下这身制服,你就是老百姓,没什么了不起。现在陆川运输在走下坡路,你一定要头脑清醒,不搞一刀切,对砸陆川货运招牌的害群之马绝不姑息迁就,但对遇到困难车主,还是要尽量不罚、少罚。”
父亲的教诲,我铭记在心,进一步组织修订完善了制度,按《行政处罚法》,对轻微违法行为,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组织违规运输经营者学习或给予警告后放行,后来还组织运管人员到陆川运输车辆比较集中的深圳等地上门提供道路运输政策法规宣传服务。
我一直珍藏着父亲的工作笔记本,他工整记录了临退休前1991年7月18日参加陆川县“对外开放工作会议”的内容,涉及玉林铁路、公路、机场、港口诸多交通项目,满满的家国情怀和交通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