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港航业碰上元宇宙,会发生什么?
文章编辑:admin 文章来源:未知 发布日期:2022-06-01 07:06:04 点击次数:次
突然间
全球一半的公司都在跟元宇宙纠缠不清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元宇宙呢???
其实,元宇宙(Metaverse)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美国科幻小说家尼尔·斯蒂芬森1992年的小说《雪崩》中。
小说中,斯蒂芬森创造了一个并非以往想象中的互联网,而是和社会紧密联系的三维数字空间与现实世界平行。在现实世界中地理位置彼此隔绝的人们,只要戴上虚拟现实的眼镜就可以进入到数字空间中,通过各自的“化身”进行交流娱乐。元宇宙的横空出世,究竟只是互联网世界的一场狂欢,还是整个世界的巨大变革?是虚拟经济的代言人,还是实体商品经济的搅局者?会不会让服务于商贸的港航物流业受到影响?当前,港航物流业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启动阶段,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标准规范、电子商务模式和数据安全保护尚未健全,还不具备像金融、出版、社交等产业的数字化水平,难以落地元宇宙应用。但是,在个别港航物流应用场景中,数字孪生、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仿真计算等技术要素已经得到一定的应用探索。
据《全球港航信息化发展报告2021版》显示,港航物流业的数字化转型要依次经历业务上线(业务数据化)、运营增效、智慧经营3个阶段。“业务上线”就是让计算机系统知道人们到底在忙什么,看懂人们的工作资料;“运营增效”就是让技术赋能业务,提升企业在业务自动化、精细化、协同化方面的实际能力,把人们从繁琐、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智慧经营”就是要让计算机变“聪明”,可以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实现智能决策、自主运行,并能够“柔性”应对突发情况。
数字化转型的三个阶段。
当前,港航物流业数字化转型总体还处于业务上线阶段,也有部分场景开始探索与元宇宙概念相关的一些技术应用。例如,人们会把各种传感器采集到的多模态“信息”放进计算机的“大脑”(人工智能中)来解决港口、航运经营中的决策问题,并以直观的结果呈现。
数字技术在港航业应用的典型方式举例。
数字孪生和虚拟现实(VR)技术已在港口探索应用。通过将港区生产计划、车辆监控、航道监控、船舶监控、气象传感和物联网数据等多模态数据融合,一些港口已经在探索通过数字孪生技术辅助港口经营决策。例如,上海海事大学技术转移企业咪啰科技研发超大型集装箱码头数字孪生管控系统,采用高保真建模、虚实融合、港口数据关联谱图、效率预警引擎等技术,实现了码头运行情况复现、生产指标监测、机械配置优化、智能决策验证与故障预判等功能。相关成果已应用到上海、大连、南通等地的集装箱码头。
数字孪生对港口生产的场景还原效果。图源 咪啰科技
其次,人工智能(AI)和增强现实(AR)技术已在船舶辅助驾驶方面应用。该领域目前主要是通过红外摄像AI视频识别算法与传统的雷达、AIS数据融合,并将水面航道和船舶分布等驾驶辅助信息通过AR技术叠加在驾驶台的操控系统上。
AR船舶智能导航系统示意图。图源 中交通信大数据(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一方面,商船三井的BELUGA ACE系统、雷松(Raymarine)公司的ClearCruise AR系统 、古野(FURUNO)的EnVision系统、俊泰行的FLIR系统在积极探索AR导航辅助,驾驶辅助的周边船舶位置、航速、距离等信息转换映射到视频画面上;另一方面,中交大数据的AR船舶智能导航系统、迈润科技的船舶态势感知系统、奥卡(Orca)的AI海上避碰系统、Sea Machines Robotics和HamiltonJet联合研发的JETsense智能航行系统等,利用了人工智能视觉识别技术克服了雷达和AIS的识别缺陷,主动通过AI技术识别视频中的水面目标、推算距离和方位等,在多模态数据融合识别方面走在了前列。上海迈润科技还将该技术成功应用于船舶可视化靠泊辅助、航道安全预警、智能船舶感知系统等场景之中。
可视化靠泊辅助系统在各类船舶中的应用。图源 迈润科技
虚拟现实(VR)技术已大量在港航业务操作培训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大量降低现场培训的成本,特别是针对新推出的规范和设计中的方案,可以预先让被培训者在模拟环境中沉浸式体验,所以被大量应用到港航业中。例如,新加坡东太平洋航运公司(EPS)通过船员LNG加注VR培训,节省了75%的培训成本;大宇造船开发成立的VR涂装教育培训中心,可以模拟出与实际使用喷雾进行作业时相同的效果;温特图尔发动机有限公司(WinGD)通过虚拟现实机房Xpert的全任务机舱模拟器(FMS),实现了对船员的涉及发动机和机舱各种故障的培训;中国石化燃料油公司通过船供油操作规范VR仿真系统,提升供油人员服务能力;大连海大智龙科技开发的全船消防多人协同VR训练平台,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常态化的培训方案等。
综上所述,港航物流领域的数字化应用场景仅涉及到部分元宇宙的关联技术,除了港航业本身数字化水平的制约的原因以外,元宇宙技术本身的成熟度也是一种制约,从其概念推出到技术成熟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元宇宙会抑制实物商品贸易物流需求。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在可支配收入和购买力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虚拟消费将挤占实物商品的消费支出额度,实物贸易的货量增长将受到抑制。而实物贸易的抑制最终会导致港航物流业务规模的滞涨。当然,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数十年的时间逐渐呈现出来。对港航物流业,粗放和规模化不是未来,高质量和精细化才是未来。既然实物贸易的货量增长不可持续,港航物流业终究是要放弃单纯依靠规模经济进行竞争模式,转而寻求通过在有限的业务规模中挖掘高附加值服务需求来进行竞争。其核心价值必然是服务品质、标准和体验。港航物流业可以充分利用元宇宙拉动的技术进步武装自己。元宇宙概念的热潮必然会使各种资源流向相关领域,直接拉动相关数字孪生、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等关联技术和应用的研发。港航物流业完全可以一起参与相关技术升级带来的红利,用数字化技术为业务赋能。下列应用场景,将有可能是港航物流业与元宇宙关联技术应用结合的突破点:第一,远程控制作业。不论是操控港口吊机、驾驶船舶、维修轮机,还是仓库作业,一些过去需要人们亲临现场劳作的场景,都将有可能转变为人们在虚拟沉浸式环境里进行远程控制作业。在数字孪生环境下的所有操作都将控制远在另一地点的真实事件的发生,让人们仿佛身临其境但又舒适愉快地完成工作。第二,繁重枯燥的工作交给虚拟人物。元宇宙中创造出的虚拟人物,具有人工智能的学习能力,并能够记住海量的业务知识,可以让虚拟人物作为港航物流从业者的工作助手,帮助处理繁琐的沟通联络、账单核对、申请填报等工作,从而让人的精力更好地集中在更重要的事情上。当前流程自动化机器人(RPA)技术就是这种应用的萌芽。第三,超仿真业务规划。利用实现港航物流场地、载具、路线和设备等在元宇宙中的数字孪生模拟,有可能通过仿真运算模拟现实世界正在发生的事件,并以更快计算速度提前预知拥堵、故障、闲置、危险等情况的发生,对不准确的规划、不合理的计划、不可靠的操作、不可控的过程进行提前介入和干预,从而提供更优化、更顺畅、更可靠的设计和方案。第四,虚拟化物流组织。例如一个长期从事美线货代业务的人,可以在做欧线业务时,在元宇宙中找到熟悉欧洲航线价格和欧盟清关程序的人提供帮助,共同完成一笔业务,而利润则会依靠智能合约自动分配。第五,虚拟交付取代真实交付。元宇宙可能创造出一种虚拟物流交付,即一个人在元宇宙试穿了一件衣服并购买了它,这件衣服已经瞬间挂进了她的虚拟衣柜中,但实物可能保存在某个仓库,只有当她真的想穿这件衣服时才会真的给她送上门。若有人因为身材变化想转让一件未曾穿过的衣服,这种虚拟交付将避免没有实际意义的实物交付和物流作业。第六,沉淀优质数据和智慧经营。元宇宙的发展会让更多物流业务的流转和交易在线上达成,这就会及时、全面、准确地将对应的数据沉淀下来,大数据分析技术将据此而大显身手,以更为精细、实时、多维的计算来为经营决策提供有效支持,通过全面洞悉的数据驾驶舱,港航物流的决策者将以“分秒级”效率完成经营决策和判断,从而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