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资讯

冬奥赛场外的故事

文章编辑:admin 文章来源:未知 发布日期:2022-02-21 08:15:02 点击次数:

逐梦冰雪 绽放激情

冬奥赛事如火如荼

运动健儿们驰骋赛场、奋勇争先

幕后的交通人

以最高标准最实举措

全力做好冬奥交通服务保障

今天

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图片

一次次再推演 

时间精确到分钟

图片
图片

李桦

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赛时交通运行指挥部运输组副组长

清晨6时,天色蒙亮,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的大部分人还在梦乡,我和同事已经从宾馆出发,前往崇礼南客运枢纽的冬奥交通保障指挥调度中心,开始新一天的赛区交通运输服务保障工作。

每日,我们都要制定交通运行计划,及时向各场馆、各驻地酒店、各服务保障团队反馈运行时刻表,各种需求、各种因素叠加在一起,如同抽丝剥茧一般,需要极大的细心与耐心。

经常到凌晨一两点钟,我们将当天的交通保障工作安排妥当,才能回到宾馆休息。2021年10月22日北京冬奥会系列测试赛以来,交通保障团队成员很多时候每天只能休息三四个小时,有些工作其实已经安排好了,但还要进行一次次推演,大家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就是要全力保障冬奥盛会。
交点视频
#通向冬奥·一线日记 #北京冬奥会 河北#张家口 赛区赛时交通运行指挥部运输组主要对接各竞赛场馆、非竞赛场馆以及各服务保障团队,根据他们的交通需求,制定每日交通运行计划。保障方案被一次次拟定、一次次推演、一次次优化,时间如同白驹过隙,李桦与同事们要做的就是与这白驹赛跑。(梁熙明 谭磊)
每天到达指挥中心,我们就要立即与值班员联系,确定各运输团队的班车是否运行平稳。通常要先忙上1个小时,才能喝一口热水,再囫囵吞下几个包子,紧张的状态要一直持续到运动员顺利抵达,大家才会相对轻松一点儿。每天,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虽然已经制定了几十种突发情况的应对预案,但整个交通保障团队紧张忙碌,因为我们心中只有一个目标——万无一失。
图片

向全世界展示最完美服务

图片
图片

钱鑫之

北京清河站闭环客运值班站长 

2月4日,北京清河站闭环区域的工作人员起床都特别早,我们组的小伙伴6时就开始精心妆饰准备,确保自己以最靓丽的形象迎接冬奥会开幕式铁路运输任务。

17时55分,车身印刻着复兴号的智能动车组G9982次列车缓缓在清河站站台停妥,车门缓缓打开。那一刻,运动员们和工作人员向我们挥手问候,当中国运动健儿们出现时,感觉自己整颗心都要跳出来了,激动的心情压抑不住。他们挥动手中的国旗,我们挥动自己的双手高喊中国加油!

开幕式结束后,运动员要乘高铁从清河站返回太子城驻地,他们进入站台时手舞足蹈、兴高采烈,开幕式的兴奋劲儿依然延续,这种激昂的情绪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次日1时,冬奥开幕式运输任务圆满结束,我们感觉不到疲惫,感觉不到寒冷,大家回到宿舍还哼唱着《一起向未来》的曲子。作为一名铁路人,圆满完成开幕式运输任务,我感到的不仅仅是自豪和光荣,还有祖国的强大。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会坚守岗位、尽职尽责,把最完美的服务、最甜美的微笑、最自信的姿态通过铁路这个小窗口展示给世界各国运动健儿,展示给全世界。

图片

精心保障 

“好来快走”

图片
图片

张志伟

国航地面服务部外航服务中心高级副经理 

护目镜上的水汽模糊了视线、仔细辨认旅客手机上预定酒店信息、引导旅客登上去往酒店的北京冬奥会班车……像这样的工作,我已经记不清重复了多少次。

我和同事们守护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D保障专区,从旅客走出机舱的那一刻,到携带行李顺利登上去往酒店的班车,都属于我们的保障范围。在复杂严峻的防疫形势下,我们丝毫不敢松懈,每两天完成一次咽拭子核酸检测,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做航班保障工作,经常捂得一头汗,衣服在防护服里面湿了干、干了湿,但是能以自己的方式确保冬奥的精彩和安全,我内心非常高兴,觉得自己的工作非常有意义。

交点视频
#通向冬奥·一线日记 #北京冬奥会 保障的关键时期正值春节假期,每天有十几班进出港航班,高峰时段超过2000人次进出港,我和120名国航地服工作人员一期坚守岗位,在工作一线为运动员加油喝彩。

行李服务是抵离保障的一大挑战。涉奥人员携带的行李数量多,雪具、雪板等运动器材类超规行李多。机场抵离闭环内,我们的行李工作人员既要做好防护消杀工作,又要保障旅客的行李“好来快走”。对于像雪板这样比较长的行李,我们在搬运时必须要小心翼翼、轻拿轻放,在搬运大件行李时,四五名男同事合力才能拿起来,虽然吃力,但我们一点儿都不敢马虎。

冬奥保障的关键时期正值春节假期,每天有十几班进出港航班,高峰时段超过2000人次进出港,我和大约120名国航地服工作人员一起坚守在专区,大家在防护服上印上了新春的祝福,向北京冬奥会传递美好祝愿、在工作一线为运动员加油喝彩。北京冬奥会开赛以来,各项比赛如火如荼地展开,我们一定不辱使命,全力做好冬奥交通运输保障,确保旅客顺心安心出行。

图片

退休后都值得“炫耀”的事

图片
图片

杜亚东

北京公交集团第六客运分公司公交车驾驶员 

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我起得比平时还要早。早上6时,接受核酸检测后,我们从闭环酒店出发,前往冬奥村东交通场站。测量体温、酒精检测……参与交通服务保障工作已经有一段时间,这些准备工作早已习以为常,但今天却有些小心翼翼。车辆检查准备完毕,距离正式发车还有几个小时,我一直反复温习着来回的路线和注意事项。
晚上7时,我驾驶着公交车载着冬奥会运动员抵达鸟巢体育场。开幕式期间,车辆等候在鸟巢和水立方之间,我在驾驶舱内通过手机观看冬奥开幕式,时不时听见体育场内传来的音乐和欢呼声。我感觉这不仅仅是伟大祖国的历史性时刻,也是自己的高光时刻,是退休后都值得和朋友们“炫耀”的事。
作为“双奥司机”,我参与了北京奥运会等重大活动的保障工作,每一次都感到无比骄傲,心情也是格外激动。在这次冬奥会运输保障中,我负责接送运动员,相较2008年奥运会,这次的保障难度有了很大升级。由于疫情防控需要,交通保障实行闭环管理,除了自身要做好防护,每次回到场站都要进行消杀,吃饭、生活、工作也只能按照规定区域进行。另外,根据防疫要求,车厢内设置了透明隔离板,由于与乘客的交流不太方便,我还特意让志愿者帮我制作了中英文站名指示牌提示乘客上下车。
北京公交集团员工近十万人,能够加入到几千人的冬奥会交通保障队伍中,既是荣誉更是责任。作为一名开了21年公交车的老司机,我将一如既往真情服务,全心全意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贡献力量。如果有机会,我还想继续参加新中国成立80周年的运输保障任务,努力实现职业驾驶员生涯中的“大满贯”。
图片

来来回回睡遍所有“流水床”

图片
图片

刘婷

北京冬奥组委交通保障组协调小组联络主管

在我看来,北京冬奥会交通保障工作是一项提供服务时间长达55天、为11万各类注册人员、200万人次持票观众提供各类交通保障服务的重要工作。从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到北京冬奥组委交通部,虽然都是“交通部”,工作模式和要求却有所不同,我告诉自己,要把在交通运输部的运输管理业务经验带到冬奥组委来,也要做好从零开始学习的心理准备,用最快的时间进入角色。

1月4日,交通服务提前启用,当其他部门还没有开始提供服务的时候,交通保障组里却是节奏最紧张、任务最紧迫的时候。筒仓的女生宿舍放着3张上下铺“流水床”,需要24小时值守的时候就睡在这里,每隔三天就在这里睡上一觉,来来回回,所有的床铺都被我睡了一个遍。许多同事不知道多久没有回过家,许多次在筒仓宿舍里和衣而睡,醒来洗把脸又赶例会去了。
冬奥会开幕后,交通保障工作迎来了更加艰巨的任务,每天8时和20时,筒仓六层会议室雷打不动的早例会和晚例会,总结当天交通运行整体情况,并就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集中研究解决。经过了前期日以继夜的努力,我们很欣慰地看到,相较于这么大的运量和庞大的服务人员群体,冬奥交通事件发生率很低、事故处理速度很快、交通保障满意度很高。
作为冬奥交通保障组的一员,我深感自豪。当前,交通保障工作仍在进行,我们要继续组织做好交通指挥与调度,确保冬奥交通安全高效运行,为奉献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会奋力拼搏。
图片

雪落便是哨声

图片
图片

王健

北京市交通委延庆公路分局养护管理科副科长

2月13日,纷纷扬扬的雪花整整下了一天一夜。飞花玉沙般的雪花为路面披上了银装,给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营造出冰雪之约的浪漫氛围,同时也向我们发出了动员令——“雪落便是哨声,雪情就是命令”。
途经延庆区的冬奥保障路线有20条、160多公里。此次降雪持续时间长、降雪量大、气温低,保通保畅压力巨大,在这场与雪的“比赛”中,我们一分钟都不敢耽误。
海陀山下,盘山而上的松闫路是通往北京冬奥会核心赛区的一条重要通道,可直达比赛场馆。为保障赛区道路畅通,我和同事们12日就已经守在路上,提前做好除雪准备。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连续战斗了十几个小时。我和同事们都拿出了百倍的精神、全神贯注平稳前行,争分夺秒除雪保畅。直到13日6时,我们顺利实现所有管养路线、涉奥路线的顺畅安全通行,并在后续做到“随降随清”。
眼下,北京冬奥会仍在进行,交通保障工作也处在最为关键的时刻,我们将继续全力做好交通保障,以“赛事不停、道路不断”为目标做到快速反应、果断处置,全力保障涉奥道路安全畅通,用优异成绩作答交通保障的“考卷”。
图片

“援奥回来,我娶你!”

图片
图片

郝亚楠

石家庄公交援奥队员

“你们那边都挺好吧?最近天气温度比较低,穿厚点,给你带的板蓝根可以喝点,别感冒。”

“放心吧,保障工作都很顺利。等我完成援奥交通保障任务,就回家娶你。”

2月14日晚,石家庄公交援奥队员郝亚楠在完成保障任务后,拨通未婚妻侯萌的视频连线,话语中尽是牵挂和惦念。侯萌和郝亚楠都是公交职工,他们因工作相识、相知、相爱。侯萌是站务,郝亚楠是车长,平时忙碌的工作让两人本来就聚少离多,几经考虑,两人将婚期订在2021年底。

2021年10月,冬奥会筹备进入到最紧张最忙碌的倒计时阶段,石家庄公交公司积极参与到冬奥交通保障任务中。退伍不褪色,既是复员兵又是党员的郝亚楠,积极响应公司召唤,挺身而出,成为一名光荣的援奥队员。可婚期将至,对未婚妻的承诺该怎么办?当郝亚楠带着愧疚,将参加援奥队一事告诉侯萌时,却得到了她的坚定支持。“一生中能有几次这样的机会呢!这是你的光荣,也是我的光荣,我等你回来娶我。”

如今,郝亚楠已经在冬奥交通保障的岗位上坚守了一个月。“没有出车任务,我就会和她视频聊聊天。”郝亚楠翻着手机,满脸幸福。无微不至的关怀体现在日常的点滴话语和一次次视频连线中,两人感情也在援奥期间得到了升华。

图片

我在家门口实现了

冬奥志愿者梦

图片
图片

刘玢妤

中国交通报记者 

梦想成真!继2018年平昌冬奥会、2019年阿布扎比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2019年明斯克欧洲运动会,我第四次服务国际大型赛事,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张家口城市志愿者,在家门口实现了自己的冬奥志愿者梦。

作为《中国交通报》记者,对交通运输保障工作最为关注,我跟着“同事”韩秋生体验了一次接送站工作。“我们几个都是有力气的男生,毕竟要帮记者们搬行李,而且免不了起早贪黑去接待站,女孩子不好做这些工作。”秋生一边介绍,一边带着我走上停在门口的中巴,“记者来或者走都会提前通知我们,对于决定临时抵离的记者,我们和司机师傅随时待命、随叫随到。”

交点视频
#通向冬奥·一线日记 #北京冬奥会 2022年,我梦想成真,在家门口实现了自己的冬奥志愿者梦。今年,继2018年平昌冬奥会、2019年阿布扎比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2019年明斯克欧洲运动会,我第四次服务国际大型赛事,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张家口 城市#志愿者 。作为中国交通报的记者,在2022张家口媒体接待站服务可以说是一份真正“专业对口”的工作。2月7日,我还特意跟着“同事”韩秋生体验了一次#交通运输 服务接送站的工作。

“等待”是他们工作的常态。“每次接站,我们都会早早来到高铁站的出站口或机场的出舱口,为的是让记者们一落地就能看到志愿者的身影。”秋生笑着说,“就像自己回家一样,一出站看到有亲人,就会觉得亲切。我想如果在一个陌生城市,这种感觉可能会更有温度吧。”

在媒体接待站,像我与秋生一样的城市志愿者共有41名。我们就像是蒲公英,风把我们带向期许中的高处,也会把我们放在神秘莫测的他处。但是无论去到哪里,我们都可以播种希望。

来源 | 中国交通报、河北交通

策划 | 常亮

责编 | 孙孟尧

阅读 4891
推荐内容
图片新闻
热点文章

返回首页 - 交通资讯 - 交通运输 - 企业园区 - 项目工程 - 现代物流 - 技术装备 - 安全常识 - 政策法规 - 交通科技 - 交通生活

版权所有 - 交通运输网 www.zgjty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牛街 电话:13810728867 /18638687274 邮政编码:100053 京ICP备1705934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