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碧报道
“智能网联汽车是未来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近日表示。
上月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通知,确定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长沙、无锡6个城市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第一批试点城市。据工信部官网消息,日前上述两部门在京联合召开会议,对试点工作进行部署。
辛国斌在会议上指出,在有关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2020年L2智能网联乘用车的市场渗透率达到15%,但还需要从关键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标准法规完善、商业模式探索等方面协同发力,加快形成产业竞争优势。
辛国斌要求,要加强产业发展协同,加速规模化商用进程;要强化试点示范协同,深入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工作,加强智能化基础设施和“车城网”平台建设;做好标准法规协同,推动地方先行先试立法探索。
“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意味着以智能网联汽车为核心的车城网体系不是一个孤立的体系,而是要融入CIM城市信息模型平台,进行统一管理。”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记者注意到,目前试点城市正在进行多个领域的探索和发展。北京市正在建设全球首个网联云控式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计划到2022年完成“智慧的路、聪明的车、实时的云、可靠的网、精确的图”五大体系建设。在长沙,全市2072辆公交车进行了智能化、网联化改造和智能网联云平台监管,开放运营自动驾驶出租车,在核心商区、产业园区等推进5G+无人车新零售、5G+无人机等垂直应用场景落地。
独立经济学家王赤坤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推动智慧城市和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能够推动智能互联基础设施快速建设,可以精确探索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避免重复基础设施的建设,会更好更充分地发挥智慧城市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功能和功用,促使两个智慧1+1不小于2,为将来更高更智能的技术或应用提供经验。
受访人士认为,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和智能网联汽车“携手”入局,意味着智能网联汽车将驶上快车道。并且,随着协同发展的持续推动,将对产业链上下游乃至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通信和ICT咨询部总监陶旭骏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智能网联汽车集合了众多数字化、新能源的软硬件技术,对高科技产业的带动效果明显,可以说是产业制高点。由于汽车产业的规模巨大,包括整车设计、制造、零配件等产业,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很可观。在产业布局方面,引入当地后,智能制造和ICT数字化产业都将被带动起来。另外,网联汽车和自动驾驶未来对道路智能物联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路侧物联传感、网络传输、边缘计算、数据中心和云的基础设施,都需要城市智慧化建设的支持。通信运营和相关设备制造、维护的产业发展前景可以期待。
张孝荣表示:“智能网联汽车是我国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载体。推进汽车与CIM协同,有助于智能汽车本土化发展,对产业核心技术的自主性提出了新的需求,有助于中外企业的平等竞争,实现科技强国的目标。同时,对智能网联汽车所涉及的人工智能、新型显示、移动智能终端、动力电池、城市储能、5G、先进传感器等诸多核心环节的自主可靠性方面产生新的指导要求,也会对相关产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两者协同将有助于推动新技术持续创新突破与产业化。”
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坤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智能网联汽车可以说是未来智慧城市突破现有发展瓶颈和障碍的绝佳产品、也是未来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大好机会,智能网联汽车超长的产业链供应链会带来物联网、车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革命。
“新网联经济、物联经济需要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会快速增长,体现在智慧交通出行、智慧家居生活、城市运行管理等方方面面,智能网联汽车结合5G通信发展,对各种高精度芯片、半导体产品都会带来大量的需求。”祁海坤说。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还面临不少瓶颈和问题。对此,辛国斌强调,协同发展试点要高度重视数据安全、网络安全、软件安全等问题,加大相关技术创新、标准制定和安全监管力度,保障试点工作平稳有序开展。(此文刊发于《中国产经新闻》5月13日1版)
下一篇:刚刚公布!真相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