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澳门交通事务局获悉,澳门首批1000个地感正在紧张安装中,这些地感安装在咪表泊位上,计划9月上线投用。地感用于收集泊位数据和辅助停车执法,并有助于提高咪表泊位的周转率。与国内常见地磁传感器相比,本次澳门采用的地感属于迷你型,直径只有3.3厘米。
手机VS.澳门咪表泊位地感
国内常见道路泊位地感,直径8-10厘米
据了解,首批1000个地感将安装在新口岸区、南湾区、皇朝区一带的1小时或2小时轻型汽车泊位上,目前已完成四分之三咪表泊位的安装。待全部完成后,还将进行系统调试。按计划,新系统将于9月上线运行。
白色圆圈处即为咪表泊位上安装的地感,路面上肉眼是看不到的
澳门这套智能咪表+地感系统的最大亮点在于辅助治安警察局的警员停车执法,提升执法效率。系统由澳门科阳停车公司牵头开发,据技术人员介绍,系统有专门供警员使用的界面,可简单方便地获悉车辆违泊信息,利于及时到达现场抄牌。
供警员查看的显示违泊车辆分布的手机界面(系统测试中)
交通事务局表示,地感的引入还有助于交通事务局透过数据分析调节泊位的应用,同时也可为市民提供咪表泊位的空置情况,方便寻找空车位。
澳门咪表收费与违例规定
澳门咪表泊位目前有轻型汽车泊位、摩托车泊位和重型汽车泊位三类,其中轻型汽车泊位8266个,摩托车泊位2521个。根据所在区域不同,这些泊位的准许泊车时间上限分为1小时、2小时和4小时不等,分别以咪表红柱、黄柱、绿柱和灰柱区别。各类咪表泊位的收费标准如下表所示。
澳门目前采用的是集中式收费咪表,一台收费咪表可以管理2-60个泊位,车主可用澳门通或投币方式缴费。地感系统上线后,市民若想对停在地感泊位的车辆交费,可通过手机应用操作。不过,交通事务局指出,交费时间不得超过法定准许上限。以2小时泊位为例,市民停放1.5小时后若想续费,最多只能续0.5小时的费用,多付无效,超时违例。
集中式收费咪表,黄柱表示2小时泊位
超过准许上限时间停放,是澳门违例泊车的行为之一。根据澳门特别行政区35/2003号行政法规《公共泊车服务规章》,违例泊车分为两类:
一类是违泊。根据上述《公共泊车服务规章》第二十一条:“收费泊车位及收费泊车处的使用人,应在停泊有关车辆后,立即缴付不超过准许泊车时间上限的拟停泊时间所应缴的费用,并在停泊许可时间届满前离开,否则会被视为违泊;若车辆在停泊许可时间届满后「续表」继续停泊,亦被视为违泊。收费泊车位及收费泊车处的使用人,应在停泊有关车辆后,立即缴付不超过准许泊车时间上限的拟停泊时间所应缴的费用,并在停泊许可时间届满前离开,否则会被视为违泊;若车辆在停泊许可时间届满后「续表」继续停泊,亦被视为违泊。”
违泊罚金,轻型汽车为75元。如市民在15天内缴付罚款,可获减免至50元。
另一类是滥泊。根据上述规章第三十五条:“若车辆在上述两种违泊情况持续超过一小时则会被视为滥泊,警员将会对滥泊车辆进行处罚及锁车处理。有关车辆在锁车三小时后可被移走,届时倘要缴纳每日的车辆存仓费用。”
滥泊罚金,轻型汽车为150元。此外,根据政府规定,车主还要承担开锁费1500元和每天100元的存放车辆费用以及由此造成的损失。
澳门路边停车执法的流程是先抄牌、再锁车、后拖车。新的地感系统上线后,警员可通过系统实时了解已安装地感泊位的违泊和滥泊情形,并及时到现场实施执法,提高执法效率和覆盖面。而在此前,违例泊车的发现主要通过警察沿街巡逻,或根据电话投诉,无法做到执法广泛覆盖,这也为某些市民逃避咪表泊车费提供了机会。
罚金过低导致逃费率增高
需有地感协助执法,仍待提高处罚力度
澳门现时的咪表泊车收费是第133/2017号行政长官批示的2017年订定的新标准,滥泊罚金也是2017年的新规,而违泊罚金自2003年以来十多年一直未加价。罚金过低,加之被抄牌的机会不高,锁车机率更低,导致不少市民守法意识越来越低,不付费停车形成风气。以2小时泊位停放为例,停2小时需缴费12元;若不交费,面临的罚款可能只有50元(15天内交的话),但这笔费用最终或许不需要交,如果没被抄牌的话。
与澳门相比,香港的咪表泊车收费和罚金的差距就较为明显。香港的咪表收费是每15分钟2元,罚金目前是320元。车主如果不在规定时间内缴纳罚款,将面临法院强制执行并支付高额滞纳金。深圳也类似。深圳的路边泊位收费是首半小时3元,此后3小时内每半小时6元,不缴费的罚金是500元。
本次澳门引入先进的咪表泊位地感系统,为提高违例泊车的执法力度和覆盖面提供了可能性,但如果违泊罚金仍保持原有水平,合法付费停车比例未必会提高。而高比例的不付费,对合法付费的市民是不公平的,亦无法达到《公共泊车服务规章》订定的公共道路泊位的使用目标。
注:文中货币单位,澳门的为澳门币,香港为港元,深圳为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