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难一直是不少市民出行时头疼的问题,近日,吴江区城管局为进一步缓解城市停车“两难”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智能化停车管理,逐步突破城市道路动静态交通瓶颈,改善城市出行品质。
根据《苏州市机动车停车场管理办法》(苏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47号),吴江区城管局以“发展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管理、协同执法”为原则,推行增建停车设施、泊位开放共享、智能化管理、专项协同整治四项措施,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人、因地、因事制宜,精准施策,全力缓解吴江城区、核心镇区等矛盾较突出点位的停车难题。
首先,吴江区城管局利用边角地块、闲置地块,增设临时停车设施,缓解泊位不足。通过召开停车联席会议,出台临时停车设施简化审批联审制度等措施,实现路内泊位应划尽划。上半年,全区新增停车场16处,新增停车泊位4784个(包含路外公共停车位3301个,路内停车位1483个)。
城区停车场导视图
同时,区城管局对不同路段、不同停车时间、不同车型实行差别化收费,实现中心城区高于周边地区、路内高于路外、地上高于地下、白天高于夜间、大型车高于小型车。截至目前,全区14处公共停车场和3条路段实现差别化收费管理,特别针对轨交4号线的5处P+R停车场实行3小时免费停车及市民卡5折优惠的政策,鼓励市民绿色出行。通过实施差别化收费管理,车辆泊位日均周转率超150%,有效盘活了城区停车资源。
另外,区城管局将公共停车设施交由国资公司统一改造、管理,实现硬件设备、管理平台和服务标准的统一。开展信息化改造,安装与停车管理信息平台兼容的道闸、岗亭、地磁、停车诱导等硬件设施,截至目前,全区完成3301个泊位的改造。
停车泊位标准化管理
下半年,吴江区城管局将继续深入推进智能化停车管理工作:继续利用边角地块建设临时停车设施,包括吴江生态环境局南侧和中山南路原种子站(履泰桥附近)闲置地块,建设完成281个公共停车泊位;加快对双板桥路、县府路等11处停车场实施信息化改造,到年底前基本完成城区公共停车场信息化改造,探索无人值守停车收费模式;推进实施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设施开放共享,以“便民、利民”为出发点,进一步缓解停车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