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上风口逐风,勇立潮头搏浪。
2017年,在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中卫现代物流业以“打通道、开班列、建园区、促贸易、引产业、强服务”为主线,全线上阵,按下发展的“快进键”,不断释放新活力,跑出了中卫“加速度”——
吴忠至中卫城际铁路、中卫至兰州客运专线、中卫南站跨黄河大桥等项目加速推进;成功开通中卫—欧洲、中卫—俄罗斯国际班列,中欧班列发运实现常态化;中卫沙坡头机场航线增至6条,实现年旅客吞吐量15.6万人次,增长50.7%;中国物流中卫物流园区、中卫铁路口岸建设顺利推进,中宁国际陆港投入运营,实现进出口额14.8亿元,增长27.7%;中卫市入列全国首批“快递服务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2017年,有许多重要的瞬间和场景成为中卫现代物流加速发展的见证。
强筋骨,基础设施建设跑出“加速度”
去年9月2日10时58分,随着两条500米长钢轨在宁夏吴忠至中卫城际铁路中宁东站缓缓落入承轨槽,经过442天建设的宁夏首条高铁正式开始铺轨。
去年12月17日13时30分,随着西安—中卫的HO1007航班平稳落地,中卫沙坡头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5万人次。
……
去年6月中旬,中宁头茬枸杞进入采摘期,刚摘下来的枸杞鲜果经过冷藏、包装等一系列程序后,“乘”上飞机,“坐”上冷链物流车,奔向全国消费者的餐桌。
“物流不但把咱宁夏的鲜枸杞运到了全国各地,还使它的售价增加5至10倍。”宁夏全通枸杞供应链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王婷介绍说,鲜枸杞含水量高,保鲜期短,必须在最短时间、最少流通环节内进入消费市场。“顾客网上选购后,我们负责采摘包装,物流负责配送,三天时间枸杞就可到达顾客手中。”
王婷告诉记者,每年还会有万吨的鲜或干的枸杞“坐”上火车、轮船走向国外消费者的餐桌,成为国外“超级食品”中的一员。
去年,按照市第四次党代会的要求,我市积极加强沙坡头机场与各支线机场的航线联接,航线现已增至6条,形成了以银川、西安为中转点,辐射全国的航线网络布局。积极推动西部机场公司与中卫国际陆港、顺丰快递等公司合作,建设西北航空货运分拨中心,进一步扩大航运能力。
同时,按照“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物流枢纽城市”的定位,我市提出了“一港四区”的思路。“一港”即中卫国际陆港,“四区”即中卫国际陆港包含的中宁陆路口岸、中卫铁路口岸、中卫铁路综合货场、沙坡头机场航空口岸。目前,总占地1200亩的中卫铁路口岸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
除“一港四区”外,我市又将中国物流中卫物流园区与沙坡头区农产品产业园整合为中卫综合物流园,整合后的园区已落户100多家企业,具备城乡生活配送、农产品集散加工销售、公路货物运输集散等多重功能。
2017年,中卫现代物流打根基、强筋骨,新(改)建及续建44个交通物流项目,完成投资54亿元。
添动力, “互联网+”插翅助“蝶变”
去年8月9日,记者走进海兴开发区李旺实业物流中心,一张横跨整个墙面的大屏幕上闪烁着各种图表信息,车辆位置分布、货源信息、车源信息等一目了然。
“以前拉上一车货出去,要是不提前询问好,十回里面有五六回是空着回来的。现在拉上一车瓜送到西安,卸货后随手就拉上一车食品回来了。”前不久从外地拉货回来的海原县郑旗乡郑旗村的运输户雷建宁,一边向记者介绍着自己的生意,一边忙着拿出手机记录大屏幕上的货源信息。得益于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雷建宁和海兴开发区附近的运输户基本实现回程不返空的心愿了。
作为“一带一路”上重要交通运输节点城市的中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有先天优势。“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注入,又为中卫发展现代物流业书写出新的华美篇章。
2017年10月16日,市政府和传化物流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共同建设中卫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在多式联运和大数据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弥补我市传统物流市场信息化水平低、物流企业分散的不足。
2017年以来,物流业开始告别原先粗放经营的发展模式,加快规模化、专业化和信息化进程,一批骨干企业成为转型升级“领头雁”,李旺实业物流中心、中宁星火国际物流园、中卫综合物流园信息中心等一批信息物流平台也应声而起。伴随着我市工业经济的发展,物流货品也由最初的枸杞、硒砂瓜、蔬菜等农副产品向金属锰、电解铝、单晶硅等大宗工业产品拓展。
2017年,中卫产业资源聚集的“物网”、基础物流节点和通道的“地网”以及物流信息中枢和指挥中枢的“天网”开始融合。
联八方,融入全球贸易物流“朋友圈”
2017年10月22日,首列满载着俄罗斯货物的回程班列顺利抵达中卫迎水桥编组站。仅仅10天时间里,中卫市累计发运回程国际货运集装箱44个,货值57.1万美元。
从2017年8月至今,中卫已开通欧洲—阿拉山口—中卫测试班列,开通俄罗斯—二连浩特—中卫国际货运班列。外国的卷钢、纸、电器、光伏、瓷砖、建筑材料、钢缆等货品补充着中卫各个产业和市场的需求;贴有“made in china”的宁夏货,包括水泥、机械、钢球、碳化硅砖、瓷砖等货品也通过国际货运班列走出国门。
2017年11月,中卫与二连浩特市口岸办正式签署区域合作协议,决定在铁路口岸建设、国际货运班列保障等方面加强合作。宁蒙检验检疫机构实施“通关一体化”后,入境货物在口岸免于开箱查验,货物直接运抵中卫迎水桥货运班组站实施现场查验,每批货物可为企业节省3天时间。此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中卫在构建“北出”国际通道上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回看去年一年,货源信息根据定位智能筛选,打通运输户与货源的“最后一公里”;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与城市框架的扩展同步,触角延伸至城市各边缘;大大小小的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集聚四面八方的商人在卫捕捉商机;一列列国际班列拉近中卫与世界的距离,串起丝路发展新机遇……
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活水”涌动,给中卫现代物流业发展注入勃勃生机。随着中卫工业和服务业的蓬勃发展,曾一度以“配角”身份出现的现代物流业,正渐渐挑起中卫产业转型与城市升级的“大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并要求在现代供应链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这对我市发展现代物流业提出了新要求,也带来了新的机遇。 (中卫市新闻传媒集团 全媒体记者 邹姣姣)
上一篇:黔北现代物流新城开工建设...
下一篇:现代物流五大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