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交通科技

新疆交通科研院:用科技挡风拦雪

文章编辑:admin 文章来源:未知 发布日期:2018-06-28 15:41:31 点击次数:

如今,驱车行驶在省道201线新疆塔城地区玛依塔斯路段,会看见类似电影《非诚勿扰》中日本北海道的场景:公路两边立着一根根路灯杆模样的杆子,硕大的红色箭头垂直向下,直指着道路。这就是诱导标,专设在风雪灾害严重的路段,帮助司机在漫天风雪中准确判断道路走向的设施。

诱导标只是新疆交通科学研究院公路雪灾防治研究室在玛依塔斯路段“抗风雪保交通”中诸多科技手段之一。多年来,新疆交通科研院公路雪灾防治研究室的一代又一代科研人员,凭着一股勇气和信心,成功研发出公路雪害综合防治体系,使我国公路雪害研究水平迈入国际领先行列。

昆仑山、天山、阿尔泰山三大山系及两盆地区域是全国雪灾最多最严重的地方。每年冬季,新疆3600多公里国道、省道会受到不同程度风吹雪、雪崩等灾害。其中,风吹雪是北疆地区冬季对公路交通造成严重影响的灾害之一。

位于塔城地区托里县的老风口,是省道221线通往塔城市的必经之地,也曾是一个令人生畏的地方:风速最高曾达41米/秒,相当于13级;一到冬天,经常一夜之间积雪就堆得跟道路两边的树一样高,过路的车被堵在这里十天半个月是常有的事。

为了征服公路冰雪灾害,新疆交通科研院公路雪灾防治研究室组建了一支由13名老中青三代科研人员构成的团队。如今已83岁高龄的高级工程师李长林做了多年研究,通过不断地测算、实验,他提出在老风口种植林带,且林带的品种、形态、间距、角度都非常讲究,无论风从哪个方向来,都在林带里被充分阻截、过滤,林带在暴风雪中变身“储雪仓库”。

如今,这条绿色屏障不仅畅通了公路、改变了局部气候,还为我国风吹雪地区公路建设提供了范例。目前,该技术已被日本学者应用到了铁路防雪工程中。

随着现代化测量、实验技术的提升,研究室成员不仅在老风口修建了阻雪栅栏、挡风板、集雪沟,还增加了视线诱导标志、照明设施等,为过往乘客和车辆增加了安全保障。

这些年,全疆雪害严重的地区和路段,公路雪灾防治研究室成员没有一个地方没去过,就连塔吉克斯坦等周边国家也慕名邀请他们去指导公路雪害防治。“对雪害研究人员而言,我们就是要到风雪最猖狂的地方去,这是一种需要,也是一种传承。这就是科学精神。”新疆交通科研院院长助理、研究员刘健说。

在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新疆交通科研院公路雪灾防治研究室不仅出色地完成了国家“863”计划、交通运输部及自治区的多项研究课题,获得诸多荣誉和发明专利,还出版了全国唯一的冬季防雪保畅通技术指南,它总结了新疆近30年来防治公路雪害的经验,并在2008年南方多地发生的雪灾中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2014年9月22日,该研究室获得了“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的称号。在表彰大会上有两个集体做了典型汇报发言,其中一个集体是中国科学院“蛟龙号”潜水器研究团队,另一个就是新疆交通科研院公路雪灾防治研究室。

“新疆需要研究、克服的灾害路段还非常多,一些正在建设的路段也有一系列难题有待解决,我们科研人将永远在路上。”刘健说。

推荐内容
图片新闻
热点文章

返回首页 - 交通资讯 - 交通运输 - 企业园区 - 项目工程 - 现代物流 - 技术装备 - 安全常识 - 政策法规 - 交通科技 - 交通生活

版权所有 - 交通运输网 www.zgjty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牛街 电话:13810728867 /18638687274 邮政编码:100053 京ICP备17059343号-4